下午正课不多,多是几个专业一起在阶梯教室上的大班课,考试内容也重点考靠背诵和归纳能力。
陶与尧上完早上的课,去找辅导员请假。
第五教学楼的辅导员办公室里,老师们正聊得热火朝天。
“你们系那个陶与尧,真这么牛吗?”
“我也想知道,最近走哪儿都听到学生在讨论他,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高得都超出我儿子喊妈妈了。”
“能理解,昨天他在二教楼下的表现确实很炸裂!
徐瑛可是从小到大在国外长大的,这么强的表现力都被陶与尧碾压了。”
“这完全不是一个农村孩子能有的表现。”
陶与尧的辅导员杨老师翻着陶与尧的资料,“不是歧视农村孩子,他们锻炼的机会太少了。”
“人也不是农村小孩儿啊!”
一位老师声音都拔高了,“谁家农村小孩儿一口气捐三栋楼啊!”
“这一下就解决了新校区的图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确实不是农村家庭的经济实力。”
“真牛啊,连财政拨款都要三思的数额,人家一抬手就给办了。”
“唉,文艺表现力是不错,只是这成绩……”
杨老师看着陶与尧学籍册里的成绩统计单直摇头。
“先别这么早下定义,说不定人很勤奋呢!”
“咚咚咚”
的声音打断闲谈,老师们又各自投入到工作之中。
“进来。”
踩着声音开门进来的人正是他们刚才闲聊的主角。
杨老师原本还在电脑前做新生花名册,“百忙之中”
抬头扫了眼来人,手上顿了下,突然就不那么忙了。
其他老师也突然闲了下来,键盘也不敲了,翻页声也没了。
生怕自己动静太大,盖住陶与尧的声音。
这可是今年经济实力最牛的关系户啊!
老师和学生们一样,老师们对陶与尧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有个西装革履的精英男来学校捐了三幢楼,还给陶与尧办理了入学手续。
对此,教师群体中猜测四起。
只是碍于身份,他们不能像学生一
样大肆讨论。
陶与尧将手里的请假条递过去,“杨老师,我家里有点事,下午需要回去一趟,来找您批个假。”
话音一落,竖着耳朵的老师们立刻被失望侵袭。
尤其是刚才说“先别这么早下定义,说不定人很勤奋呢”
这句话的老师。
他们还以为陶与尧会是个努力勤奋的孩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