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纪念白求恩》!”
开班第一堂课,鼠人面对白天一起干活的伙伴和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不停的邻家小妹们说,“白求恩是加拿大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会到中国来抗日呢?”
那时“老三篇”
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广播里有个节目叫《老三篇天天读》,每天都播的。
以这个内容为教材,必须尽快抓住学员的心,所以他边讲边设问,结合关键词语、写作背景,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充分阐释白求恩的伟大精神,俨然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次阅读与欣赏课,下面坐着的20多男女全都鸦雀无声地听。
与此同时,黑板上留下了“不远万里”
“毫不利己”
“高尚”
“纯粹”
等十几个词语。
鼠人教读音,讲字形,解字义,让大家读写练习,课上得有板有眼,切实有效。
正上课间,公社扫盲办主任、镇中心小学李识才校长带人来检查,看到教学正规有氛围,比他看到的其他地方好多了,后来在公社扫盲会上公开表扬肯定。
良好的开局本来让鼠人很高兴,可不久却有人吹冷风,说这民校是没有人愿意搞,才叫鼠人去干的,可鼠人到干得一身劲,很可笑。
鼠人听后,不由一怔,原来是这样的啊!
后来知道,还真有其事。
当时知青回城,队里有能耐的都要有工分才干。
队干们开会考虑,如果老师给工分,那上民校的也要有工分才行。
因为当时开会、参加活动都是记工分的。
而且,这些学员本身就不想去上民校,在家做淘箩是实实在在能赚钱的。
然而,如果上民校有工分,那其他人想去呢,是否也给工分?正因为一系列矛盾,民校一直没开起来。
这样拖了一阵时,上面来检查了,大队主任推说找不到老师,李校长就提到鼠人。
主任没想到或者说没敢想用鼠人,经李校长一点,想想也真是,这种事叫他干他能不干?后来大队革委会主任果然就找鼠人,只是没说人家没有工分不愿干,而以李校长慧眼识人推贤才来给鼠人戴高帽,鼠人还真就干了,而且干得很带劲,很认真,这可真叫始料未及!
鼠人知了这些内情开始还真有点儿气,原来又是被人家拿了软的。
不过终究有当老师的愿望鼓舞着、支持着。
他决心继续干下去,别人说什么没有用,李校长的赞扬肯定最有说服力。
而且他也自我感觉教的不错,学员们学得见效,也更来兴趣了。
母亲对此也十分高兴。
当初,鼠人生下来,差点养不活要送给养牛的人家,都联系好了,但看到幼小的他天真可爱,令人心疼,不忍送,圆儿也讲留在家里,哪怕当狗子养养。
她忍辱负重,含辛茹苦抚养大,要把他培养成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不至于让他后来在上面那些兄姐面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而自己呢,将来也可有个依靠。
初中毕业,考不上学校,很为他伤心,儿子是有才干的,看他现在长成这样,高高大大相貌堂堂,又听到外面人家都夸鼠人民校教得好,她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