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还没开始,不少人已经认识了杨君苏。
大家纷纷对她行注目礼,杨君苏目不斜视,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
她的姿态已经赢得一部分人的赞许。
王宏声还想再说什么,就看见有个人匆匆过来通知:“会议室换地方了,换成了小会议室。”
大家便赶紧挪地方,杨君苏也跟着人群一起过去。
二十多个人陆续进了小会议室,杨君苏找到宋要武贺新华他们,径直走过去,跟他们打声招呼,自觉地坐在一旁。
贺新华难得关切地问了一句:“小杨,紧张吗?”
杨君苏答道:“不紧张。”
贺新华说:“我猜也是。”
杨君苏:“……”
钢铁直男想幽默是什么感觉,就是鱼腥草拌臭豆腐那种感觉,反正让人一言难尽。
宋要武笑着鼓励杨君苏:“今天只是开个讨论会,你平常心对待就好。”
杨君苏笑着点头。
这时,何书记游场长谢秘书他们各位领导都到齐了。
会议可以开始了。
谢秘书先讲话,谢秘书二十七八的年纪,高瘦,人长得挺斯文秀气,目光温和,说话不紧不慢。
杨君苏看了一眼里面的小套间,她有一种直觉,她觉得那个纪书记可能就在里面听着。
不过也无所谓,现在的她只是池塘里的一条小泥鳅。
会议的前半场,杨君苏主要负责倾听,偶尔记录几笔。
这些人先讨论集资建房的问题。
与会的大多数人都不同意这个提议。
一小撮人有意愿,但意志不坚定。
大家争论的焦点是:
一、集资建房没有单位干过,不确定违不违规,怕踩红线。
二、不集资,基建资金不够怎么办?
一说意见,人人论筐提;一问解决办法,全都闭口没下文。
杨君苏暗自发笑,老毛病了。
提意见谁不会,连狗都能汪汪两声,关键是怎么解决问题。
他们讨论了四十分钟,没有人提出一个可行性办法。
最后,谢秘书把皮球踢到了杨君苏这里。
他看看角落里的杨君苏,亲切地说道:“小杨,建议是你提出的,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杨君苏正等着这一刻呢,她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向大家点头致意,开始发言:“既然谢秘书问到我的意见,那我也简单说两句。”
谢秘书微笑着点点头。
杨君苏的声音清朗响亮:“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我是农场子弟,生于农场,长于农场。
我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农场家庭。
子女多的,家庭成员复杂的,我知道千家冷暖,明白万户悲欢。
后来跟在宋科长身边,我又长了见识,升华了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刻。
前段时间,我左耳听到农场资金困难无力进行农场基础建设,右耳听到农场职工住房难。
我是心急如焚,古人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是位低还不忘农场。”
何书记听着有些动容,带头鼓起了掌:“小杨,说得好。”
宋要武也跟着鼓掌。
贺新华看了两人一眼,迟疑了一下也跟着鼓掌,他们三个带头鼓掌,其他人不好冷场,会议室里想起了一阵还算热烈的掌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