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老爷子张富成原本打算用市场价向晓岚买下这四幅画,晓岚如何能收,忙道:“爸,我们是一家人,何必分得这么清。
我的钱也是爸妈给的,我怎么还能再收您的钱呢?”
张富成眼一瞪:“一码事归一码事,你那是生活费零用钱,我张富成还不至于占儿媳的零用钱给我买字画。”
老爷子一向好强,从来不肯占人半点便宜,晓岚无奈地道:“那好吧,买画本来就没多少钱,您就给我买画的钱吧!
您要照市价给我,那我挣这钱也太黑了,都成什么了?”
老爷子却说:“现如今就算是市价,也未必能买到真品,我给你市价都是我占大便宜,你不收,这画我还不能要了!”
其实当时整个国内虽然初兴起一股收藏之风,但是真正流到民间的真品和珍品并不多。
虽然晚清到民国初这段时期民间收藏颇丰,但是八年抗战的时候,国内大部份地区沦陷,日本有许多军官最喜欢在民间搜括珍品,许多文物在战争中流失;解决初又有一大批珍品去了台湾。
建国初开始,文物属于国家的念头深入人心,但凡知道是珍品的都争相上交了,那时候可是极光荣的事。
不知道是珍品的,在“破四旧”
的年月里,凡是同古同洋字沾点边的,抄的抄烧的烧砸的砸,那些哪怕是战争期间都被包得好好埋入地底下的文物,在那个岁月里,也由收藏者或者他们的子孙们自己亲手翻出来毁得干干净净了。
所以,虽然这十几二十年改革开放后,人们手中有了一点钱,所谓盛世兴收藏,但是说白了,民间实在是没有多少真正的珍品文物可收可藏的了。
所以民间收藏风,实在是民间造假风,所谓的古董贩子文物贩子,十件有九件假货,都算是厚道的了,人家就是有本事硬生生十件都卖给你假的,这也是本事。
比如老爷子说的“老友们家里人手一张范曾的画”
,又比满大街的商周铜鼎唐三彩俑,或者满天飞的所谓元青花。
其实目前为止,国内民间尚未出现任何一件可以被国家正式认可为真品的元青花,可偏偏数以千计的人都坚定不疑地相信,只有自己手中这件高价买进的瓷器,才是真正的元青花。
所以老爷子倒是真心觉得,能以市价买到真品都占大便宜了,但是晓岚则是死活不收。
最后老爷子只好改口道:“那我就不给你钱了。
这里有一百万你给我收着,下次你要是看到什么好的,就直接帮我买下来,免得你身边带不足钱,白白遇上好东西买不下来就遗憾了。
你要不收钱,这画就算你名下的,以后不管升到多少价钱,都是你的。”
晓岚推辞几次不成,只得默然收下。
这一百万,后来成了晓岚风投事业第二笔本钱。
第一个一百万,则是她向方菊英借的。
女人一定要理财
第一个一百万,则是她向方菊英借的。
那是在婚后半年,方菊英已经开始做慈善以后。
一次她走到方菊英房中,轻轻叫了一声:“妈——”
方菊英正要出门,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有事要说,于是又坐回去,问道:“晓岚,你有什么事吗?”
晓岚犹豫了一会儿,才道:“妈,我能问您借一笔钱吗?”
方菊英一怔:“为什么要借钱,你有什么急用吗?”
晓岚也是犹豫了好几天,一边因为从小的家教和自尊心不愿意开口,但是另一边每日里耳染目濡的财富观念又是一个无法抵制的诱惑,就这么天人交战好几天,终于鼓起勇气说:“吴姐她们商议着,要在北京投资一个房地产项目,俱乐部几个人都参与了股份,我也想参与一份,但是没有钱,想向您借……”
她越说越没有底气,声音渐渐低了下来。
不料方菊英一拍巴掌:“好事啊,晓岚,你想学着去投资是好事啊,女人就应该有经济头脑,会理财会投资,自己挣钱自己花,这才爽快。
爹有娘有老公有,不如自己。
你要借钱买首饰妈不见得支持你,你要借钱做生意妈绝对会支持你。
要借多少,跟妈说说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