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杜大妞天不亮就起了床,洗漱完毕后,怀着一颗无比虔诚的心,来到神佛前。
她点燃香烛,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面前的神佛。
她深深地鞠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敬畏和祈求,希望神佛能保佑家人平安健康,生活顺遂。
拜完神佛,奶奶马不停蹄地走进厨房。
她熟练地生火、烧水,开始准备早饭。
奶奶从菜篮里拿出新鲜的蔬菜,仔细地清洗干净。
那把老旧的菜刀在她手中轻快地舞动,将蔬菜切成均匀的小段。
接着,她又从坛子里捞出腌制好的酸菜,酸酸的味道瞬间弥漫在整个厨房。
奶奶手脚麻利地炒好了素炒酸菜,又精心烹制了鸡蛋蒸红肉和坛子萝卜条。
饭菜的香气渐渐充满了整个屋子,让人闻着就忍不住流口水。
一切准备就绪,奶奶满心欢喜地喊着孩子们来吃饭,却发现屋子里一个人影都没有。
奶奶心里一紧,自言自语道:“三个孩子跑那么快干什么?难道今天迟到了?这可不能饿着我的乖孙乖宝。”
说完,奶奶赶忙转身,利落地拿起平时打猪草的那个大大的篮子,小心翼翼地先把装满饭菜的大铁盆平稳放进去,接着又把勺子搁在一旁。
也许是心里太过着急,奶奶竟忘了拿小碗和筷子,她稍作犹豫,干脆一股脑地把煮熟的小红薯也都放进了盆子里。
随后,奶奶快步走到柜子前,翻找出程飞燕以前打吊针用过的玻璃瓶,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然后灌满了两瓶白开水准备出门送饭。
要知道,在这个村里,几乎人人都在用这种打吊针的玻璃瓶。
毕竟这个年代,乡里人都讲究经济实惠,没有人特意去买个瓶子装水。
何况这瓶子确实好用,冬天可以装热水暖床,平日里可以装水,出远门带着也方便。
奶奶急匆匆地走着,路过自家菜地的黄瓜架子时,看见有两根黄瓜长出老高了,她随手把它们扯下来,嘴里嘟囔着:“这两根黄瓜正好给孩子们解解渴。”
路过小溪边的时候,奶奶清洗了一下黄瓜,放进了篮子里。
收拾妥当后,奶奶火急火燎地朝着学校奔去。
奶奶提着死沉死沉的一篮子吃食,迈着大步子。
先是翻山越岭走过那坑坑洼洼的山坡,奶奶根本没在意脚下的路难走。
接着又一阵风似的穿过那片绿油油的菜地,菜叶子不停地扫着她的裤腿,奶奶照样没放慢脚步。
好不容易到了大马路上,这时,碰到了正准备去城里走亲戚的马桂芳婶婶。
马桂芳婶婶扯起嗓子喊:“杜奶奶,您这急急忙忙地是要去哪呀?”
奶奶喘着粗气回道:“我去学校给娃们送点吃的。”
马桂芳婶婶眼睛一瞪:“学校这会儿正上课呢,您这时候去?”
奶奶提高嗓门嚷道:“上课咋啦?娃们饿着可不行!”
马桂芳婶婶哈哈一笑:“您对娃们可真是上心!
想当年我们那个时候,一天能有一顿吃的就不错了,能活着就行。”
奶奶双手一叉腰,不服气地说:“那是以前,现在的娃可金贵了,说是金娃娃都不为过,他们正在长身体,可不能亏待咯。”
马桂芳婶婶摆摆手:“得嘞,您赶紧去吧!”
说完,奶奶又加快脚步朝学校奔去。
奶奶出门的时候,脖子上挂了一条毛巾,她一出汗就会拿毛巾擦一下脸。
还是老样子,奶奶穿了一件素白的衬衫,配一条黑裤子和黑鞋子。
奶奶脚步不停的走着,呼吸变得急促起来,额头布满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
但心里着急的她一刻也没有停歇,依旧坚定地向前走着。
阳光洒在奶奶身上,她那匆匆的步伐仿佛带着无尽的牵挂与疼爱。
她心里只念着三个孩子,满满的都是慈爱,恨不得立刻就飞到孩子们身边去。
一路上,奶奶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水,脖子上挂着的毛巾早已被汗水浸湿,可她还是时不时地拿起毛巾胡乱擦一把,又接着一门心思地加快脚步。
奶奶脚下生风,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