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福泉和随侍小太监恭送她出了殿门,小太监方道:“师傅,贵妃殿下这深更半夜的还去惊扰圣驾,恐有不妥吧?”
黄福泉甩了甩手中拂子,瞥了他一眼,叹道:“妥不妥,不是你我说了算。
陛下要是觉得不妥,那她就是不妥,陛下要是欢喜这个人,哪怕是她五更天去寝宫里闹事,那也是妥的。”
小太监有些不解地挠了挠头。
紫宸殿内的烛火灭了又添,仆从疾走,奏折一封封呈上来。
皇帝置换了常服,一系玄紫赭黄杂色纁裳,衮冕加身,绣以十二章纹,却并不戴冠。
侍中郑钧和太常卿崔文继垂首候于玉阶之下,屏息静气,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秋姜和林瑜之则在外殿等候。
皇帝翻看了半晌,忽然将那一沓折子猛地掷到阶下,冷冷道:“郑侍中,朕不在的日子,你就是这样处理政事的?”
郑钧“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瑟瑟发抖:“陛下恕罪。
微臣……微臣驽钝,不知所犯何事,还请陛下明示。”
崔文继也跟着跪倒。
皇帝右手微抬:“崔爱卿请起,你随驾出京,掌的也是天地神祇、吉凶祭祀等事,与你何干?”
崔文继惶恐道:“微臣忝居九卿之位,却不能为陛下分忧解难,实在微臣之罪。”
皇帝的脸色略有缓和,声音仍是冰冷:“郑卿,你应多向崔卿学习,哪怕不能为朕分忧,也不要让朕事事躬亲。
关中袁虎叛乱,塞北六镇之地又有流民匪寇肆虐,淮河决堤,百姓流离,这么些大事压着,你都干了些什么?”
侍中虽在三公之下,却侍从皇帝,出入宫廷内苑,第一时间得知诏令,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相当于宰相之职,从来由皇帝的亲信近侍担任。
郑钧是荥阳郑氏的嫡系子弟,又是中书监郑东阁之堂弟,深得皇帝宠幸,此刻却大气也不敢喘,伏在地上磕磕绊绊地解释道:“微臣……微臣与众公卿商议后,决定任广陵王为征北将军,前往剿匪、平定叛乱,诏书已拟,只等陛下批阅。”
“那塞北六镇的叛乱呢?”
“这……微臣……微臣……”
“真是废物!
朕的俸禄供养的都是一帮什么东西?区区匪寇流民,也这样为难吗?”
皇帝踱下玉阶,广袖一甩,额头的青筋都跳了跳,显然愤怒到极致。
郑钧更加不敢应声,只顾磕头谢罪。
“是哪个吃了雄心豹子胆的惹了陛下生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